国产农村一级特黄妇女A片一,中文字幕A片无码免费看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 shineu新漁生物 Mon, 12 Aug 2024 01:34:42 +0000 zh-CN hourly 1 https://wordpress.org/?v=5.8.1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3/cropped-111216-32x32.png 立秋 – 四川新漁現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 32 32 暑去涼來立秋至 正是平衡陰陽好時機!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21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21.html#respond Mon, 12 Aug 2024 01:34:42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6321 立秋過后,暑去涼來,自然界的陽氣也開始收斂,陰氣漸長,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隨之發(fā)生變化。立秋時節(jié)是調養(yǎng)身心、平衡陰陽的重要時期。

起居仍宜晚睡早起

中醫(yī)認為,燥乃六淫之邪,為秋季主氣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

“秋老虎”的炎熱天氣容易令人心情煩躁,徐翠建議,要做到內心寧靜,神志安寧,有不順心或煩躁情緒應主動予以排解,保持心情舒暢??梢酝ㄟ^閱讀、聽音樂、唱歌、旅行等方式放松心情,減輕壓力。同時,多參與社交活動,與家人朋友分享快樂,也有助于保持心情的愉悅與寧靜,以防止秋天肅殺之氣造成陰陽不平衡。

“立秋時屬于初秋,應該延續(xù)夏季夜臥早起的習慣,以預防勞氣傷陰,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濕,避寒涼,順應自然變化?!毙齑渲赋觯耖g常說“春困秋乏”,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體睡眠需求,加之天氣涼爽,適宜安睡,秋季睡眠養(yǎng)生能夠幫助人們精力充沛,避免秋乏的發(fā)生。

飲食減辛增酸

秋季燥氣當令,易傷津液,常見口干舌燥、鼻澀咽痛、皮膚干枯、大便干結、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,醫(yī)學上稱之為“秋燥綜合征”。徐翠指出,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,更應重視預防。

可以適當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枇杷、菠蘿、梨、百合、蓮子、銀耳、大棗、藕、赤小豆、蜂蜜、栗子、乳品等柔潤食物,以益胃生津,不僅能清熱潤肺,還能緩解因秋燥引起的干咳、咽干等癥狀。此外,酸味收斂肺氣,辛味發(fā)散瀉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秋時肺金當令,肺金太旺則克肝木,所以要“減辛增酸”,即少吃蔥、姜、蒜、韭、椒等辛味食品,因為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,多吃酸性食品(肝五味主酸)以增強肝臟的功能,如蘋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楊桃、柚子、檸檬、山楂等。

選擇慢跑等較緩和的運動

立秋后,登高爬山可使人的體溫調節(jié)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提高人體對環(huán)境變化的適應能力。此外,爬山對心肺功能的鍛煉效果更佳,空氣溫度隨著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遞增。徐翠提醒,登高時速度要緩慢,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,達到適應溫度的目的。

除了登高,也可以選擇散步、慢跑、瑜伽、太極拳等較緩和的運動方式,既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加速新陳代謝,又能幫助身體排出夏季積累的濕氣與毒素。運動時應避免過度出汗,以免損傷陰液,津血同源,血汗同源。運動后要及時擦干汗水,更換干爽衣物,以防感冒。

徐翠建議,該時節(jié)還可進行穴位按摩。例如,按摩肺俞穴(位于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),有助于調理肺氣;按摩迎香穴(位于鼻翼兩側),可緩解鼻塞、流涕等癥狀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21.html/feed 0
立秋:涼風有信,滋陰潤燥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02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02.html#respond Thu, 08 Aug 2024 01:40:49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6302 “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?!蔽从X三夏盡,時序已新秋。雖然熱浪未歇,暑氣蒸騰,但秋的腳步已至門庭。秋來無聲,秋韻有形,不經意間,拂面的清風帶著絲絲涼意,繁蔭濃綠染上了點點金黃,聲聲蟬鳴訴說著未盡的喧囂,提醒人們夏天的熱烈即將完結,秋天的畫卷徐徐鋪展,收獲的季節(jié)就要到了。

立秋尚未秋,防暑不可休

立秋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三個節(jié)氣,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(jié)氣。公歷每年8月7日至9日,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,進入立秋時節(jié)。今年8月7日為立秋日,“立”,有開始之意,“秋”,意為禾谷成熟,立秋之后,暑熱寒涼交替,陰陽互轉,自然界萬物隨著陽氣的下沉而收斂,從繁茂趨向成熟。

“煩暑郁未退,涼飆潛已起。”立秋預示著暑去涼來、秋天將至,但這只是天文學意義上的秋天來臨,并非氣象學上的入秋。氣象學上認為,一般某地連續(xù)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(wěn)定在22攝氏度以下,就算是入秋了。而立秋尚處于“三伏天”期間,此時我國大多數地區(qū)的氣溫仍然較高,人稱“秋老虎”,所以有人說,立秋只是一種“立意”,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進入秋季,正所謂“秋已立,暑難消”。

“一葉梧桐一報秋,稻花田里話豐收?!睂ηf稼人來說,立秋意味著豐收在望。立秋前后,由于大部分地區(qū)氣溫較高,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,從南方到北方,中稻開花結實,大豆結莢,玉米抽雄吐絲,棉花結鈴,甘薯迅速膨大,各種春播、夏播作物逐漸進入成熟階段。

立秋還是許多作物播種的好時機。“立秋栽晚谷”,晚稻可以移栽到田里了;“頭伏芝麻二伏豆,晚粟種到立秋后”,晚季小米在立秋之后還可以播種;綠豆、大白菜、大蔥、芋頭等作物也可以趕在立秋前后搶種。

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:一候涼風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蟬鳴。立秋時節(jié),早晚的風開始帶著幾分涼意;因晝夜溫差變大,清晨開始有白茫茫的霧氣產生;樹上的寒蟬鳴叫不停,好像在宣告著暑氣的消退。立秋后,雖然暑熱一時難消,但是大自然已悄然發(fā)生變化,一些地區(qū)逐漸進入中午熱、早晚涼的階段。每下一次雨涼,涼意便會更添一分,于是有了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的說法。

“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(jié)氣,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、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臅r期,也是人體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,因此秋季養(yǎng)生以養(yǎng)收為原則,貴在滋陰斂陽?!笔锥坚t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(yī)醫(yī)院肝病科副主任醫(yī)師李曉玲介紹,立秋時節(jié)不僅延續(xù)了夏天的“熱”,而且兼具秋天的“燥”,因此既要注意防暑,也要學會潤燥養(yǎng)肺。

貼秋膘尚早,潤肺去秋燥

立秋不僅是重要的節(jié)氣,還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(jié)日。立秋與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稱“四立”,是古時“四時八節(jié)”之一。

立春時有“咬春”,立秋時便有“啃秋”。許多地方講究在立秋這一天吃西瓜或香瓜,稱為“啃秋”。清朝張燾在《津門雜記·歲時風俗》寫道:“立秋之時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瀉。”立秋時暑熱尚未消盡,啃一口西瓜等瓜果,不僅清涼解暑,心情也會變得愉悅舒朗。一種說法是,啃秋表達了人們“啃下酷暑,迎接秋爽”的一種美好祈愿;還有一種說法是,在立秋前后吃西瓜“啃秋”,可以不生秋痱子?!安贿^,民間有‘秋瓜壞肚’的說法,立秋以后,應逐漸減少西瓜等瓜果的食用量,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,以免吃壞肚子?!崩顣粤峤榻B,立秋后人體陽氣逐漸收斂,而西瓜、甜瓜、黃瓜等瓜果性味多偏寒濕,如果食用過量,容易損傷脾陽,引發(fā)胃腸道疾病。

立秋這天,民間流行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所稱之數對比,以驗夏中之肥瘦。在炎熱的夏天,人們往往胃口不佳,飯食清淡簡單,一段時間下來,體重容易下降。立秋后,天氣逐漸轉涼,人們通過吃肉的方式來彌補夏天身體的虧損,謂之“貼秋膘”。清代《京都風俗志》記載:“立秋日,人家亦有豐食者,謂之‘貼秋膘’”。

“從中醫(yī)養(yǎng)生角度來看,立秋‘貼秋膘’為時過早?!崩顣粤嵴f,立秋時天氣依然炎熱,暑熱之邪容易耗傷正氣,導致人體的胃腸功能較弱,此時進食太多肉類反而會增加胃腸道負擔,導致胃腸功能紊亂。

“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‘肺主秋……肺收斂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?!虼?,立秋飲食應遵循‘減辛增酸’的原則?!崩顣粤峤榻B,酸性食物能收斂肺氣,辛味會發(fā)散肺氣,因此要適當多吃酸性食物,如山楂、橄欖、葡萄、蘋果、柚子、石榴等,少吃辛味食物,如蔥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,保護肺氣。同時,秋季燥邪當令,立秋之時,盛夏余熱尚未散盡,屬于“溫燥”,容易耗傷津液,建議通過飲食來滋陰潤肺,生津潤燥??蛇m當食用百合、蓮藕、銀耳等食物,以益胃生津,以升陰氣,以養(yǎng)華蓋之肺。此外,一些煎炸類食物,刺激性強、辛辣、燥熱的食物等,都應盡量少吃,以防加重燥邪傷肺、引起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,避免濕熱之氣在體內蓄積。

曬秋慶豐收,早睡防秋乏

立秋前后,隨著瓜果菜蔬漸漸成熟,農人也陸續(xù)開始晾曬應季成熟的作物,人稱“曬秋”。其實,曬秋并不只在立秋,從農歷六月六便開始了,立秋之后漸入高潮。

在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的山區(qū)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農民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、屋頂架曬或掛曬果物菜蔬,久而久之演變成一種傳統(tǒng)農俗。每年立秋時,這些地區(qū)還會舉行“曬秋節(jié)”。曬秋節(jié)上,金黃的玉米、紅艷的辣椒、綠色的油茶果……五彩斑斕的果實在陽光下光彩照人,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。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,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“盛典”,“篁嶺曬秋”被稱為“最美中國符號”之一。把辛勤耕耘的成果展現在天地間,與每一個過往的人分享豐收的喜悅,這是屬于農人的幸福,也是這金色季節(jié)里最美的風景線。

“立秋處于三伏天內,又正值夏秋交接之際,人體陽氣浮于外,體內屬虛寒狀態(tài),空調、冷飲等寒濕邪氣容易侵襲人體,使人出現感冒、腹瀉、腹痛等不適?!崩顣粤峤榻B,此時可艾灸風池、大椎穴位以預防感冒,艾灸天樞、足三里穴位以調理腸胃。偏陽虛、寒濕體質的人群,更應借助三伏天的陽氣,通過艾灸養(yǎng)陽除濕,增強體質。

立秋末伏過后,人們常會感覺到困倦疲憊、精神不振,這被稱為“秋乏”。李曉玲說,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,夏季溫度高、濕度大,人體出汗多,消耗較大,容易睡眠不足。到了秋涼時期,人體進入補養(yǎng)和休整的階段,容易感到疲乏。此時,應注意早睡早起,《黃帝內經》中說,秋季應“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,進入立秋后,夜?jié)u長晝日短,應增加晚上的睡眠時間。早睡可以養(yǎng)陰氣,收斂陽氣,早起可以調暢肺氣,符合秋季滋陰養(yǎng)肺的養(yǎng)生之道。同時,也可以通過運動增強身體的適應能力,順應氣候的變化。

立秋后天氣逐漸涼爽,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。李曉玲介紹,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,運動量應由小到大、循序漸進,鍛煉后以感到舒適為宜,可以選擇太極拳、瑜伽、八段錦、五禽戲等方式;不建議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,避免運動后出汗過多,使邪氣趁虛而入。老年人、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。

“四時俱可喜,最好新秋時?!毕氖顫u行漸遠,天地日漸廣袤,我們曾在春天播種的希望,將在秋日結出豐碩的果實。讓我們帶著對豐收的期盼,一起迎接金色的秋天吧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02.html/feed 0
今日立秋,這些養(yǎng)生要點請收好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00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00.html#respond Wed, 07 Aug 2024 02:30:45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6300 立秋,是“二十四節(jié)氣”之第十三個節(jié)氣,也是秋季的起始。斗指西南,太陽達黃經135°,在每年公歷8月7、8日或9日。 “立”,是開始之意;“秋”,意為禾谷成熟。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立秋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霓D折。在自然界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。

立秋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(jié)氣。在節(jié)氣排列順序上,處暑在立秋之后,秋季第二個節(jié)氣“處暑”(末暑)才出暑。二十四節(jié)氣有“三暑”(小暑、大暑、處暑),“三暑”中間還夾一個“立秋”節(jié)氣,立秋之后才是處暑(末暑)?!叭睢迸c“三伏”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,“三伏天”涉及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四個節(jié)氣。在二十四節(jié)氣中,暑天比較長。

立秋意味著降水、濕度等,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,趨于減少或下降。從立秋開始,陽氣漸收,萬物內斂。立秋與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稱“四立”,也是古時“四時八節(jié)”之一。秋天是禾谷成熟、收獲的季節(jié)。立秋時,古時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?[49]?[51-52]還有“貼秋膘”、“咬秋”等習俗。

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(jié)氣,標志著暑去涼來,但并不意味著酷熱天氣的立即結束,此時仍處于“三伏天”,暑濕未退,而秋季的燥邪已悄然而至。因此,立秋后的養(yǎng)生尤為重要,以下是一些關鍵的養(yǎng)生要點,幫助您順應季節(jié)變化,保持健康。

一、飲食調養(yǎng)

滋陰潤肺

立秋后,天氣逐漸干燥,燥邪易傷肺,應適當食用一些具有養(yǎng)陰潤肺功效的食物,如百合、銀耳、蓮子、南瓜、梨、蜂蜜、芝麻、杏仁等。這些食物不僅能滋潤肺部,還能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。酸性食物有助于收斂肺氣,可適當食用橘子、檸檬、石榴、番茄、烏梅、葡萄等應季果蔬。

平衡膳食

雖然民間有“貼秋膘”的習俗,但現代人由于夏季常使用冷氣空調,苦夏經歷減少,一味進補已不再適宜。尤其是患有胃腸道疾病、高血脂等人群,更應注意飲食的均衡與適量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,保證足量飲水,避免過多食用辛辣刺激、油炸、膨化食品等,以防加重秋燥癥狀。

健脾祛濕

立秋至秋分前為“長夏”,此時濕氣容易困脾,可適當多吃山藥、薏米、紅豆等食物,有助于祛濕健脾。

二、起居調整

早睡早起

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“秋三月……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,即秋季應早睡早起,以順應陽氣的收斂和肺氣的舒展。一般建議晚上9-10點入睡,早晨5-6點起床,并爭取每天午睡半小時。

保暖防寒

立秋后晝夜溫差逐漸增大,早晚天氣涼爽,應及時增減衣物,避免著涼。夜間休息時,空調不要開得過低,必要時適當關窗保暖,保護脖子、后背、腳部等血管豐富的部位。

三、運動鍛煉

適量運動

立秋后,秋高氣爽,是開展運動鍛煉的好時期。但運動量不宜過大,以免陽氣耗損過多。可選擇慢跑、散步、太極拳、五禽戲、八段錦等平緩輕松的運動項目,以微微發(fā)汗為宜。

增強體質

適量的運動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,增強免疫力,有助于抵抗秋季易發(fā)的呼吸道疾病。

四、情志調養(yǎng)

保持好心情

秋天氣溫下降,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減緩,容易引起情緒低落、心煩意亂。此時應保持樂觀的情緒,避免情緒波動,多和朋友家人交流,積極運動以排解不良情緒。

心理調節(jié)

秋季是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高發(fā)期,應注意心理調節(jié),避免陷入“悲秋”情緒中。可通過冥想、閱讀、聽音樂等方式放松心情,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。

五、疾病預防

防秋燥

秋季干燥,易出現口干舌燥、鼻澀咽痛、皮膚干枯等癥狀,即“秋燥綜合征”。可通過多喝水、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、使用麥冬、菊花、百合等煎水代茶飲等方式來預防。

防感冒

立秋后晝夜溫差大,易感冒。應注意及時增減衣物,避免夜間著涼。同時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。

防暑降溫

立秋后雖天氣漸涼,但“秋老虎”仍有可能出現,應繼續(xù)做好防暑降溫工作,避免中暑。

六、特別提示

對于體質虛弱、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,如肝腎虧虛者,可適當服用一些滋補肝腎的中成藥,如左歸丸等,但需在專業(yè)醫(yī)師指導下使用。
秋季養(yǎng)生應注重整體調養(yǎng),從飲食、起居、運動、情志等多方面入手,做到綜合調理,以達到養(yǎng)生的最佳效果。

總之,立秋后的養(yǎng)生應以滋陰潤肺、平衡膳食、早睡早起、適量運動、保持好心情和疾病預防為重點。通過科學合理的養(yǎng)生方式,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季節(jié)變化,保持身心健康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300.html/feed 0
順應四時氣候變化,立秋養(yǎng)生四原則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298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298.html#respond Wed, 07 Aug 2024 02:18:40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6298 中醫(yī)講究天人合一,《靈樞·本神》指出,“故智者之養(yǎng)生也,必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(jié)陰陽而調剛柔。如是則僻邪不至,長生久視”??梢婍槕臅r氣候變化,是養(yǎng)生保健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
秋季從立秋之日起,至立冬前而止,經歷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六個節(jié)氣。秋季是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倪^渡階段,人體受自然界影響,肌膚腠理由疏松趨向致密,陽氣開始收藏,身體的生理功能活動也隨之改變。

秋天以燥為主氣,炎炎夏日所耗的陰津尚未完全恢復,又受秋令燥氣耗傷,容易出現口咽干燥、舌干少津、大便干結、皮膚干澀等不適,即中醫(yī)所說的“秋燥”之癥。秋冬應養(yǎng)收、潛藏,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(guī)律,從而為來年陽氣的發(fā)生打基礎。人體養(yǎng)生、防病治病,也應遵循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”的原則。具體而言,如何在秋季為身體筑建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呢?

飲食:宜清潤平補,忌溫燥

秋季飲食應以清潤平補為主。當令蔬果是養(yǎng)生佳品,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還能起到清熱潤燥的作用。蔬菜可選擇新鮮的蘿卜、黃瓜、冬瓜、蓮藕、西紅柿等,水果可選葡萄、梨、楊桃、柚子、香蕉等,并可多吃泥鰍、甲魚、銀耳、百合、沙參、玉竹等生津、養(yǎng)陰、潤燥的食物。

早晨可以喝些粥,如生地石斛粳米粥、百合蓮子粥、銀耳冰糖粳米粥、黑芝麻粥、杏仁川貝糯米粥等,以益胃生津、養(yǎng)陰潤肺。

注意應少吃辛辣香燥之品及炸、烤、熏、煎的食物。除陽虛體質者外,不宜過多食用溫熱之品,如羊肉、人參、鹿茸、肉桂等,否則極易加重秋燥、埋下病根。

起居:宜早睡早起,忌熬夜
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說秋三月應“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。秋天自然界陰氣漸增、陽氣漸收,人體的陽氣也隨之內收。應盡量早睡早起,以順應天時收斂陽氣。建議避免熬夜,在子時(23時)前入睡,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以貯存體內陽氣,更好地養(yǎng)護陰精、滋培元氣。

此外,立秋后夜晚漸涼,注意及時添減衣物,以防早晚受涼感冒。陽虛體質的人睡前可用熱水泡腳,也可加艾葉、花椒、干姜等溫熱之品,能起到很好的溫通經絡作用,也有助于睡眠。

運動:宜輕松舒適,忌過度

秋季人體處于內養(yǎng)收斂階段,故運動量不宜過大,以微汗為宜。過度運動會汗出過多,導致人體津液的丟失,所以要盡量避免。運動方式推薦太極拳、八段錦等傳統(tǒng)健身運動,動作舒緩,柔中有剛。秋季早晚稍涼,不宜過早晨練,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鍛煉。

清晨可練《玉軸經》所載秋季養(yǎng)生功法,具體做法如下:洗漱后,于室內閉目靜坐,先叩齒36次,再用舌在口中攪動,待口里津液充滿,漱幾遍,分3次咽下,并意送至丹田,停留片刻,緩緩做腹式深呼吸。吸氣時,舌舔上腭,用鼻吸氣,并意送至丹田,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,呼氣時要默念呬(xì)字,但不要出聲,如此反復30次。持之以恒,有保肺健身之功效。

情志:宜寧靜平和,忌悲憂
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“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(yǎng)收之道也”。秋季應保持寧靜樂觀的情緒,要懂得收斂神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。忌情緒不穩(wěn)定,煩躁易生心火,憂郁易傷肺脾,從而損傷臟腑氣血津液,造成各種疾病。在秋令時節(jié),要讓情緒慢慢收斂,凡事不作過激反應??啥鄥⒓討敉饣顒?,約三五知己好友,或登高賞景,或養(yǎng)花垂釣,或琴棋書畫,均可調暢情緒,使心曠神怡,心態(tài)平和,有助于培補元氣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6298.html/feed 0
立秋了,我們真的需要“貼秋膘”嗎?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67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67.html#respond Fri, 12 Aug 2022 01:48:57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4467 上周日正式立秋了,我國北方民間素有“貼秋膘”的習俗。貼秋膘的理由是,夏日的炙熱和悶濕讓不少人胃口不好、食欲不佳,由于吃得少了,體重往往有所減輕,為了彌補這“苦夏”的虧空,秋季來臨之后就要好吃好喝地為自己“補膘”。那么,我們真的需要“貼秋膘”嗎?人人都需要“貼秋膘”嗎?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看。

體重偏低的人應考慮“貼秋膘”

“膘”用在人體上主要指的是皮下脂肪。從專業(yè)上講,人體皮下脂肪的量及占體重的比例,也就是體脂百分比(BF%),是反映人體健康、預測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。

目前,判斷肥胖最常用的一個指標是體質指數(BMI),也就是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,這個指標是間接反映體內脂肪的,因為體內脂肪的測定不如體重和身高容易測量。

其實,最準確的應該用體脂百分比來判斷肥胖,成年男性體脂百分比(BF%)>25%,女性體脂百分比(BF%)>30%即為肥胖。

對于已經超“膘”的人來說,就不應該再盲目地“貼秋膘”了。而對于體重偏低,或者已經屬于低體重的人,可以考慮適當地“貼膘”。

中心性肥胖者

得慢性疾病的危險更大

脂肪在人體的不同分布,也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不同影響。脂肪主要分布在內臟和上腹部皮下者稱之為“腹型”或“中心性”肥胖;脂肪主要分布在下腹部、臀部和大腿皮下者稱之為“外周性”肥胖。

我國成年男性肥胖大都屬于中心性肥胖,也就是俗稱的“將軍肚”;而中年女性肥胖也以腰腹部脂肪堆積較多。中心性肥胖得慢性疾病的危險比正常者大大增加。

相比其他類型的肥胖,中心性肥胖患者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升高3-4倍,同時也更容易合并高血壓、高血脂以及糖尿病,發(fā)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更大。

“貼秋膘”要注意三點

適當“貼膘”,也應該注意:

1.“秋補”不能一味地只吃大魚大肉

維持生命和健康需要40多種營養(yǎng)素,這些營養(yǎng)素缺一不可。由于人體不能完全合成這些營養(yǎng)素,就需要從各種各樣食物中獲取。沒有一種天然的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(yǎng)物質。

因此,“秋補”不能一味地只吃大魚大肉,奶制品、豆制品、菌藻類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要經常吃。

2.可以經常喝粥

秋天由于天氣干燥,容易上火,所以在食物選擇上應多注意預防秋燥。

可以經常喝粥,如用小米、燕麥、薏米、蓮子等雜糧熬制的粥類,熬粥的時候可以加一些薯類,如地瓜、山藥等。少吃油炸食物,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。

3.吃動平衡,每天適量運動

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不用多說,重在堅持,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文/黎牧夏(馬博士健康團博士生)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67.html/feed 0
立秋“撞”中伏,這份養(yǎng)生指南請收好!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51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51.html#respond Mon, 08 Aug 2022 01:58:21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4451 “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?!?月7日,我們迎來了秋天的第一個節(jié)氣——立秋。雖然謂之“秋”,但立秋卻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“熱”節(jié)氣,再加上還處在中伏,又是“熱死?!钡耐砹⑶?,這個時節(jié)該如何養(yǎng)生呢?北京協和醫(yī)院中醫(yī)科副主任醫(yī)師宣磊為您送上一份實用指南,記住這20個字就夠了~

防暑御涼

立秋后,正午時分仍高溫難耐,防暑祛暑仍是關鍵。高溫時要避免戶外久留,選擇樹蔭下或通風處活動,并做好補水防曬護膚。南方潮濕地域,衣服、被褥、枕頭易發(fā)生霉變,敏感體質可能發(fā)生接觸部位的紅疹、水泡等,宜多清潔皮膚、勤更換汗多衣物。夏秋交替,蔬菜瓜果品種豐富,如茄子作為藥食,性味甘涼,能清熱健脾、消腫利尿,還能降“火氣”,可配合香菜、蒜末等煸炒食用,口感清香。

天氣早晚漸涼,早出晚歸或夜跑鍛煉者,要注意天氣變化,隨身攜帶長袖薄服,防止“背”“心”著涼導致感冒。中醫(yī)稱“鼻為肺之竅”,早晚受涼后人體易首發(fā)鼻塞、流清涕,此時可用生姜片、蔥白、白蘿卜煮水溫服以驅散風寒。有慢性鼻炎者,還可配合按壓迎香穴,輔助通利鼻竅。

具體方法: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,有熱感后,用拇指外側沿鼻梁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50~60次,再點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(位于鼻唇溝與兩鼻翼外側交界處),每日早晚各做一至兩組,堅持一周左右效果更佳。

護脾防瀉

立秋剛至,暑熱未退,而夏天貪“涼”造成的脾胃虛弱尚未恢復,需注意健脾和胃、勿傷脾陽,避免腹瀉。

百姓有“啃秋”的習俗,有些地區(qū)立秋當天講究啃吃西瓜或香瓜,緩解夏日酷熱。俗話說“秋瓜壞肚”,西瓜性寒,立秋之后盡量少吃,以防損傷脾胃陽氣。食物在伏天易發(fā)霉變質,此時要嚴控飲食衛(wèi)生和手衛(wèi)生,尤其是脾胃虛寒體質的一老一小,需積極預防細菌性痢疾、秋季腹瀉的發(fā)生。日常健脾胃、助溫陽的食物有山藥、扁豆、栗子、大棗等。如扁豆(俗稱“白不老”)能祛濕健脾、助消化、增食欲,扁豆蒜末燜面就是不錯的選擇。

滋潤養(yǎng)陰

中醫(yī)養(yǎng)生倡導“秋冬養(yǎng)陰”,指在秋冬兩季保養(yǎng)陰氣,為來年人體升發(fā)陽氣、強壯體格打基礎。隨著立秋向處暑節(jié)氣的過度,陽氣漸收,暑散陰長,可依據體質開始滋養(yǎng)陰氣。

上班族白天工作緊張,久視電腦屏幕或腦力消耗過多,中醫(yī)認為損傷機體陰血,建議白天可多喝溫水、蜂蜜梨汁等;午休可輔助眉部穴位按壓或佩戴蒸汽眼罩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緩解眼部疲勞。穴位按壓方法:平靜閉目,拇指依次按揉雙側眉頭(攢竹穴)、眉腰(眉中間高彎處,魚腰穴)、眉尾(絲竹空穴),每處按揉10~15下,順序完成三組。晚餐搭配銀耳百合羹,睡眠時間可較夏季提前半小時到1小時,臥床后避免居室或電子產品強光,保證優(yōu)質睡眠利于養(yǎng)護陰氣。

秋季是豐收的時節(jié),秋梨、蜂蜜、銀耳、芝麻、枇杷、菠蘿、百合、藕、鴨蛋、甲魚等均具有滋陰功效。陰虛體質或老年體弱者入秋后可進食芝麻核桃羹、冰糖鴨蛋羹等,有益增強體質;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蜂蜜入量,避免血糖升高過快;肥胖痰多、皮膚新發(fā)皰疹、血脂控制差者,應忌食或減少核桃、芝麻的入量。

“膳”貼秋膘

“貼秋膘”是立秋時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習俗,尤其在北方,很多人經歷苦夏“掉膘”,終于等到了進補機會。然而現在已經不是“胃虧肉”的時代,秋膘不必補得過于猛烈,可選擇荷葉枸杞蒸乳鴿、紅燒肉燉竹筍、黃精陳皮燉肘子等,餐后加一盅山楂秋梨羹利于清潤消食。對于體檢結果異常,特別是體重指數(BMI)大于28、體脂率超標(男性大于25%、女性大于32%)者,推薦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如鴨肉、瘦牛肉、兔肉,還可選擇羅非魚、沙丁魚等,烹飪時少放或不放花椒、干辣椒,日常避免吃油炸膨化食物或零食。另外,赤小豆有健脾利水、清熱除濕、消腫解毒功效,“貼秋膘”后擔憂身材變形者可配合飲用紅豆湯。

中醫(yī)還重視情緒舒暢對消化功能的影響。貼了“秋膘”,不妨打打羽毛球或快走,利于增肌減脂。中醫(yī)八段錦體操第一式“兩手托天理三焦”即雙手托舉動作,利于通暢氣機、幫助消化。來,跟著下面動圖一起做:保持雙腳與肩膀同寬,雙臂自左右身側向上高舉過頭,保持十指交叉,翻轉掌心向上托舉。

怡志養(yǎng)神

初入立秋,暑伏“秋老虎”仍在發(fā)威,難免導致煩躁情緒,此時養(yǎng)神的要點是“收斂神氣,使志安寧”,建議選擇通風環(huán)境,自我調節(jié)呼吸,控制激動和焦慮情緒。中醫(yī)認為“秋氣主降”,愛好香薰的朋友可選擇沉香、柑橘、玫瑰花,配合飲用杞菊蓮心茶、蜜桔銀耳茶可理氣除煩,緩解壓力。

有關“秋”的字句易令人感傷,如氣郁體質的圍絕經期女性、老年人易思慮深重、觸景生情,產生煩躁、抑郁等。結合季節(jié)特點,建議“接地氣”式減壓,如避開高溫炎熱天氣,做好關節(jié)保護,登高遠眺、湖邊散步,也可居家養(yǎng)護綠植、正念練習、聆聽輕快音樂調養(yǎng)情志。(北京協和醫(yī)院中醫(yī)科副主任醫(yī)師?宣磊)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51.html/feed 0
秋已立,暑難消,立秋養(yǎng)生有妙招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49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49.html#respond Mon, 08 Aug 2022 01:50:47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4449 8月7日,來立秋節(jié)氣。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(jié)氣,意味著酷暑將盡、秋天將至。氣候由熱轉涼,陽收陰長。但此時伏天還沒過去,所以常常是“秋已立,暑難消”。在這秋夏相交之際,養(yǎng)生顯得尤為重要。

注意加減衣物

立秋穿衣遵循春捂秋凍原則,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的養(yǎng)生保健諺語。因此,秋季穿衣也要順應“陰津內蓄,陽氣內收”的需要,適當地凍一凍。

“秋凍”不能簡單地理解為“遇冷不穿衣”。初秋,暑熱未盡,涼風時至,當天氣驟然變冷時,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,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,反而會招災惹病?!斑m當增衣”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,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、裹得嚴嚴實實。

“秋凍”的另外一層意思是,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,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。

注意飲食健康

秋季干燥,氣燥傷肺,肺氣虛容易產生疾病,因此,秋季要潤燥、養(yǎng)陰、潤肺。辣椒、生姜等辛辣食物要少吃。

入秋后氣候逐漸干燥,如果再吃辛辣,對養(yǎng)肺十分不利??梢远喑砸恍┥徟?、荸薺、百合、銀耳,有養(yǎng)陰潤燥,生津止渴、潤肺止咳的作用。同時,俗話說“秋瓜壞肚”,立秋后依然貪吃瓜類勢必更助濕邪,損傷脾陽,腹瀉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也會隨之產生。所以入秋后瓜類都不能任性多吃,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。

“立秋”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,就是“貼秋膘”!“暑伏”的高溫讓人食欲不振,趁著“立秋”,約上好友三兩人,迅速把之前沒吃進去的美食補上。但要提醒大家,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一定要適量,否則容易“上火”或積食造成消化不良,可就得不償失啦!

注意作息規(guī)律

立秋后,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、沉降,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(yǎng)陽氣的準備。立秋過后,仍有秋老虎肆虐,而且白天慢慢變短,夜晚變長,如果保持夏季作息,晚睡早起,人很容易倦怠、乏力、納呆,所以保證充足睡眠,是養(yǎng)精蓄銳,補充人夏季虛損的最佳保障。

立秋之時,應開始“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,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防收斂之太過。秋季適當早起,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,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(fā)病有一定意義。一般來說,秋季以每晚保證7-8個小時的睡眠,午睡20分鐘左右是最為合適。

適當運動

立秋之后,天氣逐漸變涼。三伏天的悶熱逐漸減退,是運動的最佳時節(jié)。跑步、爬山,就是不錯的選擇。跑步能增強血液循環(huán)、改善心臟功能。同時,還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,避免腦動脈硬化,使大腦正常工作。不過,不建議跑步時間過長、速度過快,每次不少于40分鐘,速度以中速或慢跑為主。

立秋后早晚溫差大,隨著山坡高度上升,空氣溫度遞減。這個時節(jié)爬山,可使人的體溫調節(jié)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從而提高人體對環(huán)境變化的適應能力,對心肺功能也有很好的鍛煉效果。除了運動效果佳,上下山過程中,也能夠增減衣物,適應立秋后溫度變化。

適當飲用中藥代茶飲

(1)養(yǎng)心安神——甘麥大棗茶

材料:甘草10克、浮小麥30克、大棗10枚。

做法:將甘草、浮小麥研成粗末,紅棗去核,一同放入保溫杯中,沖入沸水,加蓋燜10分鐘左右,代茶飲(大棗可嚼食)。也可將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,取湯液300毫升,一日內分2~3次服完。功效:養(yǎng)陰除煩、寧心安神。

(2)養(yǎng)陰潤燥——烏梅生姜茶

材料:烏梅1個(去核)、生姜1~2片、紅糖適量。

做法:將烏梅去核,烏梅肉洗凈切碎,生姜洗凈切絲,同紅糖一起放入保溫杯中,沸水沖泡半小時即可。功效:養(yǎng)陰生津、暖胃健脾。

(河北唐山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 史愛華、王清賢)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4449.html/feed 0
立秋時節(jié)話養(yǎng)生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1810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1810.html#respond Fri, 07 Aug 2020 01:12:34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1810 秋是肅殺的季節(jié),立秋是進人秋季的開始,《管子》中記載:“秋者陰氣始下,故萬物收?!痹凇端貑枴に臍庹{神大論》中對秋季指出:

“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,逆其根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?!逼湟飧嬖V人們要順從四季的規(guī)律進行養(yǎng)生,方能延年益壽。立秋是由熱轉涼,也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因此秋季養(yǎng)生,凡精神情志、飲食起居、運動鍛煉、皆以養(yǎng)生為原則。
中醫(yī)認為,秋主肺,而悲憂易傷肺,因而在秋季要做好精神調養(yǎng)。要使內心安寧,神志寧靜,心情偷悅,不悲憂傷感,同時還要收斂神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。古時在秋季有“早臥早起,與雞具興”的說法。早臥是順應陽氣的收斂。早起是為使肺氣得到舒展,有防止收斂太過的效果。

立秋之初,天氣逐漸轉涼,變化無常,此時不宜著衣過多,否則會影響身體對轉冷后的天氣適應能力,容易感冒。進人秋季,是鍛煉身體的大好時機,人們要把握好此時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項目進行鍛煉。  立秋過后,秋季也開始了?!豆茏印分杏涊d:“秋者陰氣始下,故萬物收?!标P于秋季養(yǎng)生,《素問。四氣調神大論》說道:“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,逆其根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。”大意是說,自然界四季陰陽變化規(guī)律是萬物生存的重要基礎。

立秋養(yǎng)生重在養(yǎng)陰

古人養(yǎng)生,春夏之時重在養(yǎng)陽,而秋冬養(yǎng)陰。也就是說,順應四時養(yǎng)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(guī)律,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并遵循四季的養(yǎng)生規(guī)律。立秋時節(jié),是氣候由熱轉涼的交接節(jié)氣,也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臅r期,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(jié),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因此秋季養(yǎng)生,凡精神情志、飲食起居、運動鍛煉,皆以“養(yǎng)收”為原則。

有我調養(yǎng)勿傷肺氣

中醫(yī)認為,事物屬性的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可分類歸納為:
五音〔角、徽、宮、商、羽),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,五色(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),五化(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),五氣(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),五方(東、南、中、西、北),五季(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)。人體中的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,六腑(膽、小腸、胃、大腸、膀朧、三焦),五官(目、舌、口、鼻、耳),五種形體(筋、脈、肉、皮毛、骨),五種情志(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),五聲(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),等等。那么對應起來就能發(fā)現,秋內應于肺,肺在志為悲(憂)。悲傷優(yōu)郁容易傷肺,而肺氣虛則使肌體抵抗不良刺激的能力下降,易生悲憂之情緒,如此惡性循環(huán),最終導致肌體出現疾病。

因此,立秋自我調養(yǎng)保健時一定要遵守自然規(guī)律,要遵循古人“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;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(yǎng)收之道也”的告誡,以順利實現立秋養(yǎng)生的目的。
前面我們了解到,立秋過后署去秋來,雖說此時仍署氣未消,但在養(yǎng)生上要順應自然界陰陽交替的變化進行適時的調整??偟膩碚f立秋養(yǎng)生不能離開“收、養(yǎng)”這一原則,即秋季養(yǎng)生關鍵在于保養(yǎng)體內的陰氣。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?

精神調養(yǎng):當心“秋老虎”傷身體

立秋時節(jié)秋季開始,這意味著進入了氣溫由升溫至降溫的轉折期,天氣不再像酷署那樣炎熱。但是立秋之后天氣并不一定馬上變涼爽,此時炎夏的余熱未消,仍會出現“秋老虎”的炎熱天氣,處暑節(jié)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,天氣也逐漸轉向干熱。立秋過后,還可能再處于炎熱之中,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(xù)到9月,之后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。
因此,立秋后應當心“秋老虎”,避免出現心情煩躁,應積極防范“情緒中暑”。
立秋精神調養(yǎng),要做到內心寧靜,神志安寧,心情舒暢,克服低落的情緒。當遇有傷感之事時,也應積極對待,以使肺氣清肅,保養(yǎng)肝臟。同時,注意收斂神氣,保持心平氣和,少生閑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,以免傷害肺氣。秋季肺氣受到損傷,到了冬季,就要發(fā)生消化系統(tǒng)的病變,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(yǎng)“收氣”不足,到冬季奉養(yǎng)“藏氣”力量不夠的緣故。出現“秋老虎”天熱之時應減少外出,外出時也要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、人丹等防暑用品,并采取防曬措施。注意補充水分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,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“熱風”。

起居調養(yǎng):早總早起,防寒保暖

立秋時節(jié),人們可以感覺到秋高氣爽,此時人體陽消陰長,為此應做到“早睡早起”。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避免陽氣收斂過多。秋季適當早起,還可以減少血栓的形成,對預防腦血栓等疾病有一定的意義。

立秋過后,晝夜溫差逐漸變大。白天氣溫還較高,到了晚上卻有較明顯的下降。因此,要注意防止夜間著涼。同時,晝夜溫差大,人體免疫力承受著極大的考驗。如果還像夏季長時間吹空調、吹風扇,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席,都可能導致肢體局部酸疼、腹瀉、感冒等,而關節(jié)炎、頸椎病、肩周炎、椎間盤突出等疾病,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(fā)。人們都知道天氣太熱時容易中暑,而這樣白天受熱晚上又突然受寒,容易對肝臟、心臟以及脾胃造成傷害,使人們中“陰暑”,患者會出現身熱頭痛、無汗惡寒、關節(jié)酸痛、腹痛腹瀉、面肌癱瘓等癥狀。立秋過后,天氣將逐漸轉涼,建議盡量少用空調,也不宜對著門窗睡覺,避免受到冷風侵襲。睡覺時,最好加條毯子或薄被。早晚清涼時盡量打開窗戶,以交換室內外的空氣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。
另一方面,立秋之后氣溫開始慢慢下降,一些怕冷的人士很快就穿上厚厚的衣服。其實,’這樣做反而會“捂”出火來。在民間流傳著“春捂秋凍”的說法,適當“秋凍”,有利于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,從而使肌體逐漸適應寒冷環(huán)境,以保證肌體從夏熱順利過渡到秋涼,對冬季常見的各種疾病,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。
因此,在溫差變化不是很大的初秋時別忙著加衣,特別是青壯年,原則是“使身體略感涼意,但不感覺寒冷”。立秋時節(jié),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御寒能力,適當“秋凍”可以增強孩子的抗寒抗病能力。

雖說“秋凍”可以增強肌體的抗寒能力,但夏秋之交,氣溫會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,更要注意的還是保暖。為此,白天可以穿薄一些,但要準備一件稍厚的外套,早晚穿著,以免受風寒。總之,平時應根據自身的年齡、體質和氣溫變化靈活掌握“秋凍”,使身體逐漸適應變冷的氣候特征。值得一提的是,調節(jié)能力較差的幼兒,御寒能力減弱的老人,患有氣管炎、胃炎、慢性病以及體溫調節(jié)功能差的人,都不適宜“秋凍”。

運動調養(yǎng):加強肺功能,養(yǎng)護好肺氣

秋季養(yǎng)生不能離開“收、養(yǎng)”這一原則,中醫(yī)學認為,人體五臟里的肺臟與秋季相應,秋季宜注意保養(yǎng)肺臟。因此,秋季調養(yǎng)也要順應這一原則,把保養(yǎng)體內的肺氣作為養(yǎng)生的關鍵。立秋后,天高氣爽,氣溫也不會太高,非常適宜開展各種運動鍛煉。

不過,此時運動量不宜過大,每個人都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,建議盡量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,尤其是老人、小兒以及體質虛弱者。立秋之時,常見的運動鍛煉項目如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極拳、做廣播體操、登山等都可以放松身體,讓心情開朗起來,有助于提高人對環(huán)境變化的適應能力,提高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功能。戶外登山還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(huán)功能,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,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,也能降低血糖,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。

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,可使人的體溫調節(jié)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從而提高人體對環(huán)境變化的適應能力。此外,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,對人的神經系統(tǒng)具有良好的營養(yǎng)和調節(jié)安撫作用。但是,年老體弱以及骨關節(jié)炎、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運動。

立秋之時,鍛煉的目的在于養(yǎng)肺氣。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(yǎng)生功,即《道減·玉軸經》所載“秋季吐納健身法”,具體做法:清晨洗漱后,于室內閉目靜坐,先叩齒36次,再用舌在口中攪動,待口里液滿,漱練幾遍,分三次咽下,并意送至丹田。稍停片刻,緩緩做腹式深呼吸。吸氣時,舌舔上u,用鼻吸氣,用意送至丹田。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,呼氣時要默念“曬”字,但不要出聲。如此反復30次。秋季堅持這種鍛煉方法,有保肺健身的功效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1810.html/feed 0
二十四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之立秋養(yǎng)生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1808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1808.html#respond Fri, 07 Aug 2020 01:00:13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1808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,應開始“早臥早起,與雞具興”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防收斂之太過。

大暑之后,時序到了立秋。秋是肅殺的季節(jié),預示著秋天的到來。歷書曰:“斗指西南維為立秋,陰意出地始殺萬物,按秋訓示,谷熟也?!边@時太陽黃經為135度。從這一天開始,天高氣爽,月明風清,氣溫由熱逐漸下降。有諺語說:“立秋之日涼風至”,即立秋是涼爽季節(jié)的開始。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,緯度、海拔高度不同,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。從其氣候特點看,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,秋陽肆虐,特別是在立秋前后,很多地區(qū)仍處于炎熱之中,故素有“秋老虎”之稱`。氣象資料表明,這種炎熱的氣候,往往要延續(xù)到九月的中下旬,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。

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,有農諺說:“雷打秋,冬半收”,“立秋晴一日,農夫不用力”。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,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;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,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,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,可以坐等豐收。此外,還有“七月秋樣樣收,六月秋樣樣丟”,“秋前北風秋后雨;秋后北風干河底”的說法。也就是說,農歷七月立秋,五谷可望豐收,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,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;立秋前刮起北風,立秋后必會下雨,如果立秋后刮北風,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(fā)生干旱。

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,還有立秋迎秋之俗,每到此日,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。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(zhàn)技,準備作戰(zhàn)的季節(jié)。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。

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,《管子》中記載:“秋者陰氣始下,故萬物收?!痹谇锛攫B(yǎng)生中,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:“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,逆其根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?!贝四斯湃藢λ臅r調攝之宗旨,告誡人們,順應四時養(yǎng)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(guī)律。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,遵循之。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,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(jié)氣,也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臅r期,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(jié),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因此秋季養(yǎng)生,凡精神情志、飲食起居、運動鍛煉、皆以養(yǎng)收為原則,具體地講,把中醫(yī)理論中,事物屬性的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分類歸納:如自然界中的五音(角、征、宮、商、羽);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;五色(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);五化(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);五氣(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);五方(東、南、中、西、北);五季(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)。人體中的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;六腑(膽、小腸、胃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);五官(目、舌、口、鼻、耳);五種形體(筋、脈、肉、皮毛、骨);五種情志(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);五聲(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)。由此可見,秋內應于肺,肺在志為悲(憂),悲憂易傷肺,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,易生悲憂之情緒,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(yǎng)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(guī)律,循其古人之綱要“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;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(yǎng)收之道也”。

一、精神調養(yǎng):要做到內心寧靜,神志安寧,心情舒暢,切忌悲憂傷感,即使遇到傷感的事,也應主動予以排解,以避肅殺之氣,同時還應收斂神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。

二、起居調養(yǎng):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,應開始“早臥早起,與雞具興”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防收斂之太過。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熱未盡,雖有涼風時至,但天氣變化無常,即使在同一地區(qū)也會出現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況。因而著衣不宜太多,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,易受涼感冒。

三、飲食調養(yǎng):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說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斂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”。可見酸味收斂肺氣,辛味發(fā)散瀉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盡量少吃蔥、姜等辛味之品,適當多食酸味果蔬。秋時肺金當令,肺金太旺則克肝木,故《金匱要略》又有“秋不食肺”之說。秋季燥氣當令,易傷津液,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?!讹嬌耪氛f:“秋氣燥,宜食麻以潤其燥,禁寒飲”。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陰潤燥者??傊?,秋季時節(jié),可適當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蘿、乳品等柔潤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
四、運動調養(yǎng):進入秋季,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,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,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(yǎng)生功,即《道臧·玉軸經》所載“秋季吐納健身法”,具體做法:清晨洗漱后,于室內閉目靜坐,先叩齒36次,再用舌在口中攪動,待口里液滿,漱練幾遍,分三次咽下,并意送至丹田,捎停片刻,緩緩做腹式深呼吸。吸氣時,舌舔上腭,用鼻吸氣,用意送至丹田。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,呼氣時要默念哂字,但不要出聲。如此反復30次。秋季堅持此功,有保肺健身之功效。

立秋食譜:

生地粥:

[配方] 生地黃25克,大米75克,白糖少許。

[做法] 生地黃(鮮品洗凈細切后,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后,潷出藥汁,再復箭煮一次,兩次藥液合并后濃縮至100毫升,備用。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,趁熱加入生地汁,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。

[功效] 滋陰益胃,涼血生津。本方還可做肺結核,糖尿病患者之膳食。

黃精煨肘:

[配方] 黃精9克,黨參9克,大棗5枚,豬肘750克,生姜15克,蔥適量。

[做法] 黃精切薄片,黨參切短節(jié),裝紗布袋內,扎口;大棗洗凈待用。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,撈出待用。姜、蔥洗凈拍破待用。

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,注入適量清水,置武火上燒沸,撇盡浮沫,改文火繼續(xù)煨至汁濃肘粘,去除藥包,肘、湯、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。

[功效] 補脾潤肺。對脾胃虛弱,飲食不振,肺虛咳嗽,病后體弱者由為適宜。

五彩蜜珠果:

[配料] 蘋果1個,梨1個,菠蘿半個,楊梅10粒,荸薺10粒,檸檬1個,白糖適量。

[做法] 蘋果、鴨梨、菠蘿洗凈去皮,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,荸薺洗凈去皮,楊梅洗凈待用。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,置于鍋內燒熱溶解,冷卻后加入檸檬汁,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,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,即可。

[功效] 生津止渴,和胃消食。

醋椒魚:

[配料] 黃魚1條,香菜、蔥、姜、胡椒粉、黃酒、麻油、味精、鮮湯、白醋、鹽、植物油各適量。

[做法] 黃魚洗凈后剞成花刀紋備用,蔥、姜洗凈切絲。油鍋燒熱,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,撈出淋干油;鍋內放少量油,熱后,將胡椒粉、姜絲入鍋略加煸炒,隨即加入鮮湯、酒、鹽、魚,燒至魚熟,撈起放入深盤內,散上蔥絲、香菜;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、味精、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。

[功效] 健脾開胃,填精,益氣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1808.html/feed 0
早秋養(yǎng)生:吃點苦味食物,出點“健康汗”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0653.html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0653.html#respond Mon, 19 Aug 2019 07:49:38 +0000 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?p=20653 立秋已有10天,時令進入早秋,人體陽氣開始收斂。但立秋后,多地盛夏高溫未退,暑濕較盛,此時消暑納涼、飲食保健尤需講究。

專家表示,經過夏天,人體無病也會“三分虛”。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這是四季自然變化的規(guī)律,也是人體應該順應的,秋季的特點是“收”,而立秋則是“收”的開始。因此,此期養(yǎng)生要注意科學納涼,懂得養(yǎng)陰防燥,適當出點“健康汗”,適當吃點苦味食物。

早秋消暑不妨遵“古法”

“湖邊一站病邪除,養(yǎng)心養(yǎng)性勝藥補?!遍L沙晚報三湘名醫(yī)智庫專家、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老年醫(yī)學研究所副所長、主任醫(yī)師夏蘇英教授表示,這是古人的自然納涼法。明代李時珍也指出,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,長夏時期仍炎熱,使人煩悶、焦躁,易“上火”,所以釣魚是不錯的選擇。此外,古人的健康自然消暑活動還有養(yǎng)金魚、釣鱉、捕蛙、夏獵等。唐代還有供人消暑的涼屋,它一般傍水而建,采用水循環(huán)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,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。

隨著家庭電扇或空調的普及,手搖的蒲扇、芭蕉扇等大多處于“下崗”狀態(tài)。夏蘇英稱,對應人體秋季收斂的自然規(guī)律,此期人體體表開始虛弱,如果在暑汗大出之時,突然受到寒涼刺激,極易產生疾病。

若長期在空調房,易產生呼吸道疾病、胃腸道疾病,人的體質會下降。所以,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時間接觸自然環(huán)境,不妨遵“古法”納涼,在天然的習習涼風中,讓燥熱的身心復歸平靜,即心靜自然涼。

在太陽落山前后及晚飯過后,是乘涼的最佳時間,對于工作了一天的上班族來說,也可放松一下身心。搖扇子可以祛暑降溫,相對于電扇的“強風”和空調的“陰風”來說,搖扇子所帶來的自然風更天然、更健康。搖扇子是一種需要手指、腕和局部關節(jié)肌肉協調配合的上肢運動,可加強對上肢關節(jié)肌肉的鍛煉,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(huán),增強肌肉力量和各關節(jié)協調配合的靈活性,防治肩周炎。老人在搖扇子時頭部經?;顒樱瑢Ψ乐诡i部骨質增生也有一定作用。另外,夏天出門散步時拿把扇子,還可以驅逐蚊蟲。

出點“健康汗”增強免疫力

夏蘇英說,昨日門診時,聽患者王女士介紹,連日的高溫,她每天過著家和工作單位兩點一線的生活,除了回家吃飯,白天就一直待在辦公室。為了更加涼爽,王女士還把辦公桌換到空調口正下方,原本以為是涼爽的開始,沒想到,一天后王女士就因重感冒不得不來醫(yī)院看病。

“熱天身體在出汗時,可將皮膚表面分泌的油脂和代謝物一同排出,起到潤膚護膚、排毒驅寒的作用?!毕奶K英表示,出汗還能消耗身體多余能量,有助于促進脂肪的分解,體內的脂肪少了,利于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減少、好轉。研究發(fā)現,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、細菌和真菌,出汗可有效增強自身免疫力,提高抗菌抗病毒的能力。

夏季出汗再正常不過了,但夏蘇英指出,此期不宜打赤膊,出汗要出“健康汗”。運動前喝熱水、熱粥,讓毛孔半開,適當運動后讓毛孔全部打開,自然出汗。運動后切忌受涼,要耐心等汗消退。同時,巧用生姜幫助人體出汗,生姜性溫熱,堅持喝點生姜水,比如茶葉加生姜片泡水、生姜紅棗水等,促進排汗。對于長期在寫字樓上班的人,回家后泡澡或泡腳,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,在40℃左右的水溫下泡澡或泡腳,有利于身體排汗、緩解疲勞。要培養(yǎng)身體主動出汗的能力,每天靜坐一小時,適當曬曬太陽,微微出汗更健康。

“夏末秋初暑濕仍盛,適當出汗不可少,但出汗要有度?!毕奶K英提醒,適當出汗能夠調節(jié)體溫,利于氣血調暢。但經常大汗淋漓,出汗過多,不僅容易耗津傷血,而且還可能會傷及陽氣,導致氣血兩傷、心失所養(yǎng),出現心慌、氣短、失眠、神疲乏力、煩渴等癥狀。如果出現出汗量、出汗時間或身體感覺明顯異常,需及時就醫(yī)。

適當“吃苦”能解熱祛暑

15歲的中學生小駿近來臉上冒出很多痘痘,隨后還出現口腔潰瘍、流鼻血等癥狀,眼看就要開學了,家長帶小駿來看夏蘇英教授的門診。經詳細問診和檢查,發(fā)現小駿身體“火氣”大,并且營養(yǎng)不良,缺乏維生素。

“夏末秋初氣溫仍較高、濕度較大,身體積聚火氣,可能會出現長痘、口腔潰瘍等癥狀?!毕奶K英分析,人體經過長夏時期,身體內部各種營養(yǎng)物質特別是無機鹽大量消耗,再加上炎熱讓人的食欲不振,活動減少,人體的健康狀況處于相對較低水平。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,人體陰陽失衡,疾病很容易“不請自來”。

夏蘇英表示,針對這種情況,建議在飲食保健上適當“吃苦”。“苦”指帶苦味的食物,苦味食物中含有生物堿等苦味物質,具有解熱祛暑、消除疲勞、健脾燥濕等作用。一些苦性蔬菜中如苦瓜、苦菜等,富含生物堿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在彌補夏季身體營養(yǎng)素過度損耗的同時,具有清熱解暑、除煩提神和健胃的功能。蓮子湯、金蓮花茶、苦菊茶等也是最佳清涼食品,尤其是因大腸機能退化而常拉肚子的人,可常吃燉蓮子,蓮子有益心補腎、健脾止瀉、固精安神的作用。

“但大家在食用苦味食物時,要適可而止。”夏蘇英認為,這是因為苦味食物偏涼性,食用過多容易傷脾胃。脾胃較虛弱的人,應慎吃苦味太重的食物;體質虛寒的人,要減少食用苦味食物。

此外,秋季可適量吃酸味食物,不要食辣過多。酸性食物有收斂、生津、止渴等作用,有益于肺氣收斂。肺部養(yǎng)生對應的季節(jié)是秋季,宜收不宜散,立秋后養(yǎng)肺正當時,秋后在飲食上要“少辛多酸”。

]]>
http://www.dslreprots.com/20653.html/feed 0
伦色情理伦片A片AAA毛 |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视频 |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| 91色秘 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竹菊 |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| 国产精品 同 |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无码视频网站 |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冫 | 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| 又大又长又粗又爽视频 | 嫩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| 56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| 性猛交乱婬AV大片三級韩国理伦 | 乡下农村妇女一级毛片水多 | 美女美乳摸摸日日夜夜 | 欧美A级成人婬片免费看 | 后入内射少妇日韩无码视频 | 免费一级毛片毛多水多 | 四川BBB搡BBB爽爽爽欧美 | 少妇一级黄色婬片免费看 | 国产农村无套内射无套 | 夜夜爽妓女77777免费观看院 | 亚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| 潘金莲一级XxX片 | A级毛片试看120分钟 | 日本三级电影中文字幕 | 一道本久在线中文字幕 | 国产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在线 | 在线免费电影中文字幕av |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美国快递 | 国产探花视频在线观看 | 国产伪娘系列曦曦白丝露出 | 国产成人无码高清在线视频 | 国产老妇高潮精品A片 |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尽卡亚 | 一本大道日韩精品无码 | 性感少妇愉 在线 | 黄色视频在线下载观看 | 红豆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| 极品黄片免费观看视频 |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