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身路上的“絆腳石”——
能量補償機制
為什么餓得前心貼后背,就是瘦不下來?其實,能量守恒定律你是無法推翻的,你的困擾可能來自于另一個因素——能量補償機制。
所謂能量補償機制,就是身體想盡各種方法努力維持能量平衡,盡量避免出現(xiàn)能量負平衡。人體的總能量平衡取決于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兩部分。能量補償機制是指當你減少能量攝入時,人體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礎代謝可能會下降,導致即使減少了能量攝入,也無法達到能量負平衡,無法實現(xiàn)減重。
換句話說,我們人體是非常聰明的,當你試圖“餓”它的時候,為了保護自身,它會下調基礎代謝率,這也是人類能進化至今的一個原因——“適應”。這種“適應”就造成了“你少吃,它少用”“不吃也不瘦”的現(xiàn)象。
肥胖人群
單純節(jié)食后更易“被補償”
值得關注的是,能量補償在不同人身上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不同身體組成的人,能量補償程度有很大差異,脂肪含量比較高的肥胖人群在節(jié)食后更容易發(fā)生顯著的能量補償。所以,單純靠少吃甚至不吃來減重的做法,是不可取的。不僅達不到減重的效果,還可能造成基礎代謝率的顯著下降,反而變得更容易胖了。
不僅如此,還有一部分人,怎么運動也瘦不下來,那又是怎么回事呢?其實這也和能量補償機制有關。
當我們在增加能量消耗的時候,我們的機體也在努力地讓能量達到一個平衡狀態(tài)。雖然我們運動消耗了一定的能量,但在運動以后大家會發(fā)現(xiàn)食欲變好了,吃的比以前要多一些。攝入的能量抵消了此前的能量消耗。此外,你增加了運動能量消耗的同時,身體還會“想辦法”讓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消耗隨之減少。比如,今天特意運動了一個小時,結果接下來腰酸背痛不想動了,減少了勞動等其他生活中的能量消耗。
打破“補償”魔咒
你得這樣做
那怎樣克服“能量補償機制”給減肥帶來的負面影響呢?答案就是——增加身體的肌肉。我們知道,肌肉量是維持基礎代謝率的基礎,肌肉量少的人基礎代謝率往往比較低。所以,趁早拋棄單純節(jié)食的想法,千萬不要想著“餓”出好身材。因為那些年你挨過的餓,可能是造成你體重反彈、越來越胖的根源。我們對于減重的理解,不能僅停留在“少吃多動”,而應該是把目標放在“維持肌肉量、增加基礎代謝率”這一層面。
要想維持機體的肌肉量甚至促進肌肉的增長,以下兩點很關鍵:
合理營養(yǎng)攝入充足的優(yōu)質蛋白。我們知道,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,只有攝入足量的優(yōu)質蛋白,才能為身體提供原材料,促進體內肌肉蛋白的合成。另外,現(xiàn)有研究結果表明,鈣、維生素D、n-3脂肪酸等營養(yǎng)素對于老年肌肉衰減癥的防治具有積極意義。
適量運動尤其是抗阻運動。正所謂“用進廢退”,如果缺乏運動,機體的肌肉就很容易流失。而基于目前的研究證據(jù),對于肌肉健康而言,除了進行有氧運動,還需要進行適量的抗阻運動。
總而言之,要想實現(xiàn)真正的減重(減脂不減肌肉),營養(yǎng)和運動的聯(lián)合干預不可或缺。
(來源:北京青年報? 馬皎潔 李卓北京胸科醫(yī)院)
]]>吃得越咸 胖得越快
一提到超重肥胖,我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高油和高糖,其實,高鹽同樣會導致超重肥胖,甚至不亞于高油和高糖飲食。雖然鹽能賦予食物咸味,還能增強甜味、提高鮮味、掩蓋金屬或者化學異味,完善整體的風味特征,能維持人體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,幫助人體維持神經(jīng)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,維持身體健康,但攝入過多也會產(chǎn)生許多危害。
國內外多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超重和肥胖與高鹽攝入關系密切,較高的鹽攝入量會增加肥胖的發(fā)病風險。研究人員認為,高鹽飲食導致健康人空腹生長激素釋放肽增加可能是肥胖的一種發(fā)病機制,高鹽攝入會導致內源性果糖和噬菌體增加,同時產(chǎn)生瘦素抵抗導致肥胖。
因此,對于超重和肥胖人群,尤其是青少年,除了要控制油和糖的攝入,還要養(yǎng)成清淡的口味,減少食物中鹽的量。
人們更關注糖 卻忽視了鹽
說到重口味,必然離不開鹽油糖。長期攝入高鹽、高油、高糖的食物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(fā)病風險,因此“三減(減鹽、減油、減糖)”就顯得尤為重要。但人們往往更關注控糖,卻忽視了控鹽。調查顯示,68%的消費者有控糖意愿,58.1%消費者在點飲品時會主動要求少糖或無糖,但在點餐時,只有31.4%消費者會主動要求商家少放鹽。殊不知,中國人食鹽攝入超標的情況更為嚴峻,高鹽飲食對我們和孩子的健康危害甚至超過高油和高糖,應引起重視。
但中國居民的飲食習慣中食鹽攝入量居高不下,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薦11歲以上人群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,但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我國當前食鹽攝入量是9.3克/天,幾乎達到推薦量的2倍,而北方地區(qū)食鹽量為16-18克/天,更是超過3倍。
鹽與兒童血壓密切相關
高鹽的飲食會增加高血壓的發(fā)病風險,還可增加腦卒中、胃癌和全因死亡的風險。國外研究結果顯示,食物中添加鹽的頻率越高,過早死亡的風險就越高,預期壽命也越短。對于兒童青少年,高鹽飲食同樣具有危害,且年齡越小,傷害越大。鹽與兒童血壓密切相關,高鹽飲食會導致兒童發(fā)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,減少兒童食鹽攝入量可降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發(fā)生的風險。高鹽飲食還會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,影響孩子智力的發(fā)育,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,從而引發(fā)各種疾病。
兒童攝入鹽超標 重要原因在廚房
研究顯示,中國居民膳食中的鹽一多半都來源于廚房,因此,減少家庭廚房鹽的使用對于控制鹽攝入至關重要。但在很多家庭中,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飯菜時,往往以自己的口感來決定咸淡,特別是口味較重的老人,更容易讓孩子吃較咸的食物,增加了孩子鹽的攝入量。根據(jù)發(fā)表在《營養(yǎng)學》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,美國79%的1-3歲兒童,87%的4-5歲兒童和90%的6-18歲兒童每天攝入了過多的鹽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(yǎng)與健康研究所在“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(yǎng)與健康研究成果國家級報告會”上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也顯示,中國兒童青少年鈉攝入量普遍超標,平均超過建議值2倍多。
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每天需要多少鹽
那么,推薦兒童青少年每日鹽攝入量為多少比較適宜呢?
2-3歲的兒童,推薦攝入量為≤2(克/天);
4-6歲的兒童,推薦攝入量為≤3(克/天);
7-10歲的兒童,推薦攝入量≤4(克/天);
11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,推薦攝入量為≤5(克/天)。
該如何科學減鹽
1.做飯時少放5%-10%的鹽
減少5%-10%的烹調用鹽通常不會對菜品口味產(chǎn)生明顯影響,且有助于人群逐步適應并養(yǎng)成清淡少鹽的飲食習慣。
2.學會使用工具
限鹽勺、低鈉鹽、減鹽醬油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人群控制鹽的攝入;但建議腎臟疾病患者征詢醫(yī)生意見,不宜盲目選擇低鈉鹽。
3.巧妙選擇天然食材和調料增味、提鮮
用蔥、姜、蒜、辣椒、花椒等增味,用檸檬和醋等酸味物質提升咸味感覺。需要注意,雞精、味精、醬油、蠔油、醬料等調料含有較高的鈉,用它們提鮮時應適量、合理搭配。
4.警惕“隱形鹽”
控制食鹽攝入量,要同時注意減少“隱形鹽”攝入,例如,面條、面包、餅干等食品中也含有鹽,應注意總體攝入量。
]]>瘦身路上的“絆腳石”——
能量補償機制
為什么餓得前心貼后背,就是瘦不下來?其實,能量守恒定律你是無法推翻的,你的困擾可能來自于另一個因素——能量補償機制。
所謂能量補償機制,就是身體想盡各種方法努力維持能量平衡,盡量避免出現(xiàn)能量負平衡。人體的總能量平衡取決于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兩部分。能量補償機制是指當你減少能量攝入時,人體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礎代謝可能會下降,導致即使減少了能量攝入,也無法達到能量負平衡,無法實現(xiàn)減重。
換句話說,我們人體是非常聰明的,當你試圖“餓”它的時候,為了保護自身,它會下調基礎代謝率,這也是人類能進化至今的一個原因——“適應”。這種“適應”就造成了“你少吃,它少用”“不吃也不瘦”的現(xiàn)象。
肥胖人群
單純節(jié)食后更易“被補償”
值得關注的是,能量補償在不同人身上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不同身體組成的人,能量補償程度有很大差異,脂肪含量比較高的肥胖人群在節(jié)食后更容易發(fā)生顯著的能量補償。所以,單純靠少吃甚至不吃來減重的做法,是不可取的。不僅達不到減重的效果,還可能造成基礎代謝率的顯著下降,反而變得更容易胖了。
不僅如此,還有一部分人,怎么運動也瘦不下來,那又是怎么回事呢?其實這也和能量補償機制有關。
當我們在增加能量消耗的時候,我們的機體也在努力地讓能量達到一個平衡狀態(tài)。雖然我們運動消耗了一定的能量,但在運動以后大家會發(fā)現(xiàn)食欲變好了,吃的比以前要多一些。攝入的能量抵消了此前的能量消耗。此外,你增加了運動能量消耗的同時,身體還會“想辦法”讓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消耗隨之減少。比如,今天特意運動了一個小時,結果接下來腰酸背痛不想動了,減少了勞動等其他生活中的能量消耗。
打破“補償”魔咒
你得這樣做
那怎樣克服“能量補償機制”給減肥帶來的負面影響呢?答案就是——增加身體的肌肉。我們知道,肌肉量是維持基礎代謝率的基礎,肌肉量少的人基礎代謝率往往比較低。所以,趁早拋棄單純節(jié)食的想法,千萬不要想著“餓”出好身材。因為那些年你挨過的餓,可能是造成你體重反彈、越來越胖的根源。我們對于減重的理解,不能僅停留在“少吃多動”,而應該是把目標放在“維持肌肉量、增加基礎代謝率”這一層面。
要想維持機體的肌肉量甚至促進肌肉的增長,以下兩點很關鍵:
合理營養(yǎng)攝入充足的優(yōu)質蛋白。我們知道,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,只有攝入足量的優(yōu)質蛋白,才能為身體提供原材料,促進體內肌肉蛋白的合成。另外,現(xiàn)有研究結果表明,鈣、維生素D、n-3脂肪酸等營養(yǎng)素對于老年肌肉衰減癥的防治具有積極意義。
適量運動尤其是抗阻運動。正所謂“用進廢退”,如果缺乏運動,機體的肌肉就很容易流失。而基于目前的研究證據(jù),對于肌肉健康而言,除了進行有氧運動,還需要進行適量的抗阻運動。
總而言之,要想實現(xiàn)真正的減重(減脂不減肌肉),營養(yǎng)和運動的聯(lián)合干預不可或缺。
(來源:北京青年報? 馬皎潔 李卓北京胸科醫(yī)院)
]]>